1、【题目】简述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答案:
(1)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2)人际交往与生产力
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
(3)交往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很多交往都是被迫的、有限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普遍交往。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角色
答案:
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角色
答案:
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的 “非言语沟通系统 ”。
答案: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安德列耶娃把非言语沟通分为四个符号系统:
(1)光学——动力符号系统
光学——动力符号系统是指通过人体各部分的一般运动肌表现人的情感的符号系统。主要包括人的手势、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等。
(2)辅助语言符号系统
辅助语言符号系统主要指发声系统,即音质、音量、音幅、音调、音色、语速、节奏等。还包括语言外的系统,如在言语中加入停顿,以及咳嗽、哭、笑等。
(3)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
空间和时间符号系统指的是在非言语沟通中,交际双方通过所处的空间距离和对时间的把握达到传情达意的特殊的符号系统。
(4)视线接触符号系统
视线接触符号系统是指通过目光接触表达各种情感、态度、观念等的符号系统。视线接触是对言语沟通的一种补充。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冷淡
答案:
冷淡是在漠不关心的基础上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态度和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试述人际认知的含意及其心理效应。
答案:
(1)人际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或是在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2)人际认知中的心理效应主要有:
①首因效应;
②近因效应;
③晕轮效应;
④刻板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政治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表现是什么?
答案:
①原始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关系;
②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同志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欲求也不断增加。人际关系日益广泛和复杂,人们心理上产生的间題也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有20%一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间题。
请据此回答下列间题:
(1)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哪些? (7 分)
(2)如何有效地消除和调试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3 分)
答案:
(1)①羞怯心理;
②自卑心理;
③嫉妒心理;
④自傲心理;
⑤自私心理;
⑥猜疑心理;
⑦孤僻心理;
⑧报复心理。
(2)①培养健康心理;
②塑造健全人格;
③加强自我修养。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应用一个简单的情境系统来证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衡。这个简单的情境系统包括三个要素:主体、交往对象(他人)、交往双方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由这三个要素可以构成三种关系:主体对交往对象的评价关系;主体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评价关系;交往对象对该客观事物的评价关系。假设主体是一个男青年,交往对象是他的女朋友,客观事物是购买羽绒服。
请用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分析上述情境。
答案:
要求: (1)请指出交往主体与交往对象及客观事物之间构成的各种关系,并判断结构关系是否平衡。 (6 分 )
答:
这样就会构成以下各种关系:
( 1)第一种:如果男青年喜欢其女朋友,并且双方都喜欢购买羽绒服,这时的关系结构是平衡的,即双方意见一致,关系和谐。
( 2)第二种:如果男青年喜欢其女朋友,他们双方都不喜欢购买羽绒服,因为他们的意见一致,所以,关系结构也是平衡的。
( 3)第三种:如果女朋友不喜欢男青年却喜欢购买羽绒服,而男青年则不喜欢购买羽绒服;那么,这个结构关系是平衡的。
( 4)第四种:如果男青年喜欢购买羽绒服,而女朋友既不喜欢男青年也不喜欢购买羽绒服,那么,这种关系结构也是平衡的。因为在第三、四种情况下,他们在购买羽绒服的问题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女朋友又不喜欢男青年,她不想和男青年保持原有关系,所以并无冲突可言。
( 5)第五种:如果男青年和其女朋友互相不喜欢,而在购买羽绒服问题上意见一致时,那么,这时存在着不平衡。
( 6)第六种:如果男青年和其女朋友互相喜欢,但在购买羽绒服问题上意见不一致,那么,这时也会出现不平衡。
(2)回答出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 (4 分)
答:
人际关系平衡的条件是: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相似的情趣,而希望自己不喜欢的人与自己具有不同的好恶。否则,就会出现不平衡。
解析:
暂无解析
酷奇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aoshi.kq7.com/kaoshi_83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