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进行抗震设防的高层框架角柱,下列哪项要求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的规定 ?
选项:
A.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二级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宜乘以增大系数1.30
B.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级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30
C.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二、框架角柱的弯矩、剪力设计值宜乘以增大系数
D.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载面承载力计算,一、二、***框架角柱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剪力设计值应乘以不小于1.1的增大系数。30g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II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选项:
A.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可按本地区的设防虺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2措施
C.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和采取抗震措施
D.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运输和打桩时,桩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选项:
A.50%
B.70%
C.90%
D.100%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钢中的H型钢和工字钢相比,()。
选项:
A.两者所用的钢材不同
B.前者的翼缘相对较宽
C.前者的强度相对较高
D.两备的翼缘都有较大的斜度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II类场地时,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选项:
A.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可按本地区的设防虺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和采取抗震措施
D.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一个承受剪力作用的普通螺栓在抗剪连接中的承载力是()。
选项:
A.栓杆的抗剪承载力
B.被连接构件(板)的承压承载力
C.A、B中的较大值
D.A、B中的较小值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建筑高度、设防烈度、建筑重要性类别及场地类别等均相同的两个建筑,一个是框架结构,另一个是框架- 剪力墙结构,这两种结构体系中的框架抗震等级下述哪种是正确的?()
选项:
A.必定相等
B.后者的抗震等级高
C.前者的抗震等级高、也可能相等
D.不能确定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可以进入工程建设单位进行现场调查,单位不得拒绝, 有权向被审查单位调阅资料并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的权利,被称为()。
选项:
A.现场处理权
B.现场调查取证权
C.查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
D.行政处罚权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大跨度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静载试验时采用下列哪种试验加载方法最为理想和适宜?()
选项:
A.重力直接加载
B.多台手动液压加载器加载
C.杠杆加载
D.同步液压系统加载
答案:
D
解析:
利用同步液压加载试验系统可以作各类建筑结构和构件 (屋架、梁、柱、板、墙板等)的静荷试验,尤其对大吨位、大挠度、大跨度的结构更为适用,它不受加荷点数的多少、加荷点的距离和高度的限制,并能适应均布和非均布、对称和非对称加荷的需要。
1、【题目】为了(),确定轴心受压实腹式构件的截面形式时,应使两个主轴方向的长细比尽可能接近。
选项:
A.便于与其他构件连接
B.构造简单、制造方便
C.达到经济效果
D.便于运输、安装和减少节点类型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建筑根据其抗震重要性为四类,当为乙类建筑II 类场地时, 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
选项:
A.可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作用
B.可按本地区的设防虺度计算地震作用,按提高1度采取抗震措施
C.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1度计算地震和采取抗震措施
D.不必采取提高设防烈度的抗震措施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在下列地点建造相同高度的高层建筑,什么地点所受的风力最大?()
选项:
A.建在海岸
B.建在大城市郊区
C.建在小城镇
D.建在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确定房屋沉降缝的宽度应根据下列中哪个条件?()
选项:
A.房屋的高度或层数
B.结构类型
C.地基土的压缩性
D.基础形式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规范按照钢材的厚度将钢材分为三组,不同组分的钢材主要是下列哪项指标不同()。
选项:
A.构件环境温度的变化
B.荷载的不均匀分布
C.加载的时间长短
D.构件截面的突变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能脆性破坏,应根据()等综合因素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选项:
A.结构形式、应力状态,钢材厚度和工作温度
B.荷载特征、连接方法、计算方法、工作环境及重要性
C.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
D.重要性、跨度大小、连接方法、工作环境和加工方法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酷奇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aoshi.kq7.com/kaoshi_65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