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 )的特点。
选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答案:
D
解析:
顺序性表现在身体发展按照首尾方向和中心外周方向发展,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等。个别差异性表现在每个阶段内,每个儿童间发展的差异性。不平衡性表现在发展速度不均衡,如身高、体重的两个高峰期。阶段性表现为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共性。题干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1、【题目】人民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选项: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我们把海螺壳扣在耳朵上,可以听到像海潮一样的声音,其实这是()
选项:
A.风吹进海螺壳的声音
B.颅内血液流动的声音
C.海螺运动发出的声音
D.外界的杂音
答案:
解析:
1、【题目】强光刺眼会引起瞳孔收缩,这是一种()。
选项:
A.获得的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生来的反射
答案:
解析:
1、【题目】“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理论违背了()。
选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统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C.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答案:
解析:
1、【题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当地公务员(课程)的平均工资水平。
选项:
A.相当于
B.不低于
C.略高于
D.略低于
答案:
解析:
1、【题目】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选项: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答案:
解析:
1、【题目】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
选项: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
B
解析: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阶段水平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其中.6-8岁这一阶段称作“他律期”。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而不会考虑行为的动机。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1、【题目】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
选项:
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
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C.重叠的产生式导致迁移
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答案:
C
解析:
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1、【题目】“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
选项: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
B
解析:
解析:《教师法》第七条: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1、【题目】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选项: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进太空
D.“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答案:
B
解析: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选B。
酷奇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aoshi.kq7.com/kaoshi_37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