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使项目按时完成所必需的管理过程,活动定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过程。通常可以使用_____来进行活动定义
选项:
A.鱼骨图
B.工作分解结构(WBS
C.层次分解结构
D.功能分解图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某数据库中有员工关系E(员工号,姓名,部门,职称,月薪);产品关系P(产品号,产品名称,型号,尺寸,颜色);仓库关系W(仓库号,仓库名称,地址,负责人);库存关系I(仓库号,产品号,产品数量)。a.若数据库设计中要求:①仓库关系W中的“负责人”引用员工关系的员工号②库存关系I中的“仓库号,产品号”惟一标识I中的每一个记录③员工关系E中的职称为“工程师”的月薪不能低于3500元则①②③依次要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是______。
选项:
A.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B.参照完整性、实体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
C.用户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D.实体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不属于可修改性考虑的内容。
选项:
A.可维护性
B.可扩展性
C.结构重构
D.可变性
答案:
D
解析:
【解析】可修改性(modifiability)是指能够快速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系统进行变更的能力。通常以某些具体的变更为基准,通过考察这些变更的代价衡量可修改性。可修改性包含四个方面。(1)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这主要体现在问题的修复上:在错误发生后“修复”软件系统。为可维护性做好准备的软件体系结构往往能做局部性的修改并能使对其他构件的负面影响最小化。(2)可扩展性(extendibility)。这一点关注的是使用新特性来扩展软件系统,以及使用改进版本来替换构件并删除不需要或不必要的特性和构件。为了实现可扩展性,软件系统需要松散耦合的构件。其目标是实现一种体系结构,它能使开发人员在不影响构件客户的情况下替换构件。支持把新构件集成到现有的体系结构中也是必要的。(3)结构重组(reassemble)。这一点处理的是重新组织软件系统的构件及构件间的关系,例如通过将构件移动到一个不同的子系统而改变它的位置。为了支持结构重组,软件系统需要精心设计构件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它们允许开发人员在不影响实现的主体部分的情况下灵活地配置构件。(4)可移植性(portability)。可移植性使软件系统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用户界面、操作系统、编程语言或编译器。为了实现可移植,需要按照硬件无关的方式组织软件系统,其他软件系统和环境被提取出。可移植性是系统能够在不同计算环境下运行的能力。这些环境可能是硬件、软件,也可能是两者的结合。在关于某个特定计算环境的所有假设都集中在一个构件中时,系统是可移植的。如果移植到新的系统需要做些更改,则可移植性就是一种特殊的可修改性。
1、【题目】某公司拟为某种新型可编程机器人开发相应的编译器。该编译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产生的结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且需独立存储。针对上述描述,该集成开发环境应采用( )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选项:
A.管道-过滤器
B.数据仓储
C.主程序-子程序
D.解释器
答案:
A
解析:
【解析】“每个阶段产生的结果作为下一个阶段的输入”是典型的数据流架构风格的特点,选项中仅有管道-过滤器属于这种风格。
1、【题目】假设某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系统中有正在运行的事务,此时,若要转储该交易系统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则应采用( )方式。
选项:
A.静态全局转储
B.动态全局转储
C.静态增量转储
D.动态增量转储
答案:
B
解析:
【解析】从题目中“系统中有正在运行的事务”可知应采用动态方式,从题目中“全部数据”可知应是全局转储,所以应采用:动态全局转储。
1、【题目】某公司欲开发一个语音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的主要过程包括分割原始语音信号、识别音素、产生候选词、判定语法片断、提供语义解释等。每个过程都需要进行基于先验知识的条件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识别动作。针对该系统的特点,采用______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选项:
A.解释器
B.黑板
C.黑板
D.隐式调用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某游戏公司欲开发一个大型多人即时战略游戏,游戏设计的目标之一是能够支持玩家自行创建战役地图,定义游戏对象的行为和之间的关系。针对该目标,公司应该采用______架构风格最为合适。
选项:
A.管道-过滤器
B.隐式调用
C.主程序-子程序
D.解释器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以下关于数学建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A.数学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简化的抽象描述
B.数学建模时需要在简单性和准确性之间求得平衡
C.数学模型应该用统一的、普适的标准对其进行评价
D.数学建模需要从失败和用户的反馈中学习和改进
答案:
D
解析:
【解析】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 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 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 这是 A 和 B 的原因,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一个特定 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 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数学建模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机制。至于 D, 数学建模并没有反馈机制。
1、【题目】软件的横向重用是指重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软件元素。______是一种典型的、原始的横向重用机制
选项:
A.对象
B.构件
C.标准函数库
D.设计模式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给定关系模式R(A,B,C,D,E)、S(D,E,F,G)和π1,2,4,6(R?S),经过自然连接和投影运算后的属性列数分别为()。
选项:
A.9和4
B.7和4
C.9和7
D.7和7
答案:
B
解析:
【解析】 R 与 S进行自然连接后,结果属性集为: A,B,C,D,E,F,G。 投影操 作后,结果为: A,B,D,F。
酷奇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kaoshi.kq7.com/kaoshi_155843/